关键词:合成生物学 基因编辑
阅读用时:6分钟
1.重现:侏罗纪技术可能性
1993年《侏罗纪公园》震撼上演,剧中科学家们提取天然琥珀中的恐龙血液以及化石中的基因信息,经过信息修复后,向世人复原了栩栩如生的史前巨兽。这一科幻故事,以目前发展的理论技术,并无不可能,而且有更超远的意义。
2.里程碑:合成细菌基因组、酵母染色体
2010年,著名科学期刊《Science》报道了由Gibson等人完成的“合成细菌基因组”的成果。这是人类首次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具有细胞结构生物体的基因组,并且该合成基因组能正常发挥生物学功能。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里程碑事件。
2017年初,《Science》杂志再次以专刊的形式,报道了由中外科学家联合完成的“酵母基因组2.0计划”的阶段性成果。不同于Gibson等人的工作,“酵母基因组2.0计划”试图通过化学合成方法从头合成一个真核单细胞生物的基因组,其基因组大小是前者的十倍以上。目前,该项目还在实施中。
图,人工合成酵母染色体的成果,在著名期刊《Science》封面发布

图,合成生物学与传统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传统生物学,研究注重寻找生物学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合成生物设计目标生物体,使之具有更优或全新的功能
从头合成和组装技术能够满足大尺度、多位点、高复杂度基因组“写”的目标;而基因编辑技术则能够满足局部定点、精细的基因组“写”的任务。在合成生物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衍生出许多重要的应用。例如:构建人源化动物模型用于器官移植、用于研究重要基因突变体的功能等等。
5.技术壁垒:基因组复杂性和效率
基因组合成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解决由于序列的复杂性造成的合成难度,这不仅仅是高重复或者GC%造成的,包括基因本身的编码问题导致常规合成克隆无法完成的情况,而且是非常个性化的问题,需要逐渐积累经验解决。
2.)面对大基因组的合成效率,包括时间效率和成本效益。

图,基因编辑示意图,来自the sleuth journal
合成细菌基因组以及合成酵母基因组的成功实现,展示了一种既令人期待,又令人畏惧的前景 —— 人类开始扮演造物主(神)的角色。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既能够对现有的生物体做随心所欲的改造,也能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种或者使已灭绝的物种复活。可以想象,在将来的某一天,一觉醒来,发现窗户外面站着一群体型硕大的恐龙;或者,人类创造出“类人类兽”的超级战士来代替人来参与战争。
在航空航天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对外太空天体的探索越来越深入,美、欧、俄等拥有先进航天技术的国家都试图开发月球、火星等近地天体。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快建立起一套适应太空环境的人造生态系统,以支撑未来的太空探索和开发。这些应用在将来可能都会一一变为现实。
图,史前时代的恐龙化石,来自摄图网
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新的伦理和安全隐忧。例如,为了解决医学移植供体来源的问题,会构建人兽嵌合体,并使用其器官移植给人类。这其中,人兽嵌合体究竟是否享有“人权”,人兽嵌合体的嵌合度应该控制在什么程度?这些问题都有待伦理学家研究和回答。此外,如果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制造生物武器,则可能对大范围人群或某种特定人群造成危害。如果相关技术落入到疯狂的恐怖分子手中,后果则不堪设想。
在基因测序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对病源微生物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变得易如反掌。结合新发展的合成生物学技术(Genome writing),将可能创造出具有高度危害性的致病生物体。
因此,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必须做必要的安全防范。
首先,要阻断恶意制造病源微生物的意图,推动达成和平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国际公约。
其次,建立不同等级的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一方面防止不当操作,造成相关生物材料释放到自然界。另一方面应防止高安全等级生物材料在非法情况下从实验室流出。
参考信息:
1. https://doi.org/10.1016/j.gpb.2018.02.001
2. 《大咖论健》沈玥专访:http://mp.weixin.qq.com/s/XwqxyP8UHo9jDbgtJY6jhA
3. 《大咖论健》戴俊彪专访:http://mp.weixin.qq.com/s/4_grgR7ZOyKKsAjJ6dOWdQ
【更多深度文章】
- 【行业报告】2018年基因行业创投报告
- 【年度盘点】 年度盘点—产业篇(肿瘤赛道) | 年度盘点—产业篇(巨头企业) | 年度盘点—产业篇(微生物) | 年度盘点—政策篇 | 年度盘点—技术篇 | 年度盘点—投融资篇 | 年度盘点—临床篇 | 年度盘点—科研篇 | 年度盘点—产业篇
- 【三人行 】 临床基因检测 生物云平台 微生物组 基因健康管理 肿瘤精准医疗
- 【科研专家】 杨云生 魏于全 于军 高福 杨瑞馥 赵立平 马端 方向东 菠萝 戴俊彪
- 【产业先锋】 汪建 孙洪业 牟峰 贺建奎 尹烨 赵瑞林 朱岩梅 文洁 杨云霞 茅矛 阎海 熊磊 秦楠 王东辉
- 【临床大咖】 丁洁 黄国英 黄尚志 梁军 张学/陆国辉 沈亦平 顾大夫 张发明 李延青 杨瑞馥
- 【行业研究】 “基因+X”跨界产业 2017年中分析 基因产业格局 行业Q4财报简析 行业Q3财报简析
欢迎扫描关注基因慧官方微信,查看更多内容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基因慧:数字健康创新创业大数据平台 » 百家谈02期|科学家:人类开始扮演“造物主”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