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基因慧连续五年发布行业蓝皮书的观察,目前基因行业整体处于平稳发展阶段,此前因二级市场及公卫采购产生的泡沫褪去,留下价值方向和项目,行业周期进入新的淘洗阶段。
当下部分投资者”看空“的原因可能来自财报数字和队列研究结果两者。前者受宏观环境扰动较大,且相对传统科技行业孵化期长;后者仍在早期阶段且受当下不确定性环境影响。正如2018年”看多“一样,2021年预期过高,大起之后是大落,回归当下理性阶段。
对基因行业的信心,来源于四个基本面不变:
- 战略定位:”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科技攻关及未来产业
- 边界广阔:从基因检测、基因诊断到基因治疗、基因合成
- 先进制造:基因数据生产相关的医疗设备国产化及进口合作
- 广阔应用:生育支持、罕见病防控、肿瘤防治、农业及海洋基因组、生物多样性等
……
先进制造方面,以酶为例,从诺唯赞、翌圣生物的酶原料,到为真生物、吐露港生物的CRISPR诊断酶,国内分子酶研发突破及产业化发展迅速;包括罗氏诊断、安捷伦、赛默飞更老牌国际企业在第五届进博会上也积极拓展本土”朋友圈“及产业生态。
应用方面,基因科技在临床、医药、农业及工业等方面应用场景广阔,吸引地产、金融、互联网及大健康企业深入投资和跨界合作。例如绿地集团(收购及共建生物科技园区)、华润医疗(与菲鹏生物合作)、字节跳动火山引擎(与贝瑞基因合作)、爱康集团(与为真生物、诺辉健康、丹纳赫、碧迪医疗等合作)等等。[注:均属于公开报道信息]
基因科技的具体应用场景上,上一篇谈到临床应用的生育支持,养老服务等,这里着重谈谈农业基因组,更多内容详见正启动合作、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发布的《2023基因行业蓝皮书》。
图:全球饥饿地图[2](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需求方面,根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于2022年6月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2022)》 ,1961年至2016年,全球人均耕地面积由0.45公顷下降至0.21公顷;2021年全球仍有8.28亿人受饥饿影响,比2020年增长了4600万,比2019年增长了1.5亿;约有23亿人面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态,1.49亿儿童(五岁以下)因中长期缺乏营养而发育缓慢[3][4]。
同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2》。报告显示[5],中国油料作物成本不断上涨,成本收益国际竞争力较弱;我国每年进口近亿吨的大豆。若同步推广生物育种技术,中国大豆产量将增加1288.3万吨,自给率提高9.3个百分点,达到25.5%;玉米产量3.2亿吨,自给率97.1%。
政策方面,2022年1月24日,在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中,生物农业作为仅次于生物医药的核心内容。我国农业农村部出台《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正式拉开了我国基因编辑技术的立法序幕。标志着我国基因编辑技术应用进入了新时代[6]。基因编辑作为近年前沿生物技术之一,于2020年10月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正快速应用于医药及农业等方面。
产业方面,2022年6月,英国分子农业食品企业 Moolec Science 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SPAC) LightJump 合并拟在纳斯达克上市。Moolec 公司在此交易中估值5.04亿美元。华大基因投资的标准品公司菁良生物完成B轮融资后,宣布携手隆平生物进军农业分子生物育种[8]。
2022年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诞生十周年,技术大咖Jennifer Doudna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9],CRISPR基因编辑可以影响的最大领域之一是农业,包括植物育种筛选和微生物等。
基因编辑不仅应用于植物,动物基因编辑也正研发应用于异体器官移植(例如杭州启菡生物)、动物克隆和食用牛等等。2022年3月7日,FDA宣布,在确定拟定的基因组改变 (intentional genomic alteration, IGA) 不会引起任何安全问题后,对两头基因编辑肉牛及其后代包括食品在内的产品做出了低风险判定[10]。
除了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对农作物本身的改造,合成生物技术偏向于侧面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包括环境DNA(特别是微生物组)、生物农药、生物食品等。
2022年10月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团队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文,以谷子为模型揭示了基因型、根系微生物组与农艺性状之间的互作网络,提出植物“农业精准微生物组”概念。
2022年11月15日,青岛清原农冠的生物技术团队在期刊 Nature Plants发表研究成果,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无供体DNA条件下大幅提高了靶标基因的表达量,创制出了抗双唑草酮和氟草啶两种作用机理除草剂的非转基因水稻材料。
微生物固氮创新公司 Pivot Bio在2019年推出了首款市售微生物氮肥产品 PROVEN®,核心固氮微生物为 γ-变形杆菌(KV137)。技术人员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唤醒“该菌中处于休眠固氮基因,相比于传统合成氮肥,利用 KV137 制作的氮肥便宜约三成,用量减少了约 25%,且生产过程可减少一氧化二氮的排放。
图:合成生物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7](来源/蓝晶微生物)
【预告】更多关于农业基因组的系统内容,以及海洋基因组等,请见2023年第二季度将发布的《2023基因行业蓝皮书》。下一篇”穿越基因产业周期“系列文章,将谈到细胞和基因治疗,欢迎讨论及提问,幸运读者将赠送《2022基因行业蓝皮书》纸质版一本。
以下是新华社于2022年9月对《2022基因行业蓝皮书》的报道原文:
报告显示:基因行业整体处于平稳发展阶段
蓝皮书预告
《2023基因行业蓝皮书》启动
招募创新案例及联合发布合作单位
联系:jiyinhui_1(商务微信)
info@genonet.cn,400-088-0992
关注”基因慧“公众号可下载历史蓝皮书
(注:以实际发布为准,知识产权属于基因慧)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基因慧—数字生命健康产业内容平台 » 新华社:报告显示,基因行业整体处于平稳发展阶段 | 穿越基因产业周期的思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