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基因慧 大咖论健2018年03月15日 08:00

关键字:女神 慕士塔格山 人才观
深圳医疗特区 生命领域创新圈
阅读用时:约8分钟
从数字化医学影像、基因测序到脑神经计划开启生命数字化,赋能精准医学,生物能源,分子农业等,增强医疗健康获得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引领生命时代。跨界融合发展的同时存在极大信息鸿沟。基于此,基因慧主办《大咖论健》,聚集数字生命健康领域先锋参与前瞻性探讨。第71期嘉宾为华大基因执行副总裁、首席人才官朱岩梅老师。
嘉宾寄语

专访内容
1、”运动阳光、博学果敢”的CHO
【基因慧】朱老师,刚刚过去“女神节”,我们采访了部分华大员工,他们说您是“运动阳光、博学果敢”的女神。这个评价您觉得准确吗,您心目中的女神都有谁呢?
【朱岩梅】首先,我特别感恩我们团队对我的评价。运动的背后是自律,华大基因(以下简称“华大”)倡导把身体好放在第一,汪老师提出的华大的使命:“基因科技造福人类”,必须要从我做起,所以“运动、健康、自律”是我们每一个华大人应该做到的,作为EMT (核心管理层),更应该是文化的践行者。
对于博学我不敢妄言,但我是爱读书的。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人这一生,不要限于本科的专业,要终生去学习。“学习好”也是华大文化的体现,真正的学习好是依赖自主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基因组学这样年轻的科学。

图,朱岩梅女士,照片经本人授权提供
对于果敢,心理学有三个圈,从外到内,最外圈是恐慌区,中间是学习区,最里面是舒适区,我要逃离舒适区,所以要更勇敢,永远处在学习区,这样才会不断进步。因为我不喜欢拖泥带水,不喜欢纠结,如同罗辑思维的罗胖讲的“成大事者不纠结”,少一点纠结,可能这也是一种勇敢吧。
心中的女神比较多,我本科的时候,和柴静是校友,她是在我大学毕业之后,可能不能称其为女神,但是至少在我身边,我看到她一步步挑战自己的极限。在女性记者当中能够勇敢的做很多事情。在学术圈,顾准的女儿顾淑林是我所敬仰的女性,很少人了解她,柴静也曾经写过顾准的传记。顾淑林在学术上有非常深的造诣,在情操上是非常高尚的,这是我身边最敬佩的女性。我也喜欢FaceBook的COO桑德伯格,我觉得世界的女性是可以承担更多的责任,也可以把家庭和工作平衡好,这也是我比较喜爱的女性。

图,柴静(左)、顾淑林(中一)、桑德伯格(右),来自网络
2、登顶7546米慕士塔格山
【基因慧】您登顶慕士塔格山7546米高峰,把女儿的名字写在纸上,拍照瞬间,您满足吗?
【朱岩梅】写这张纸是激励自己一定要到高峰上留影,是给自己的交代,也是让女儿激励我。如果登不上顶,我觉得会愧于她们。出去爬山的这两周时间也没有时间陪女儿,对女儿还是有点愧疚的,但还是感谢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在恶劣的情况下登顶,在登顶那一刻,心里还是感到小小的满足,但这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在告诉自己是可以迎接更大的挑战,是可以做到自己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的。

图,慕士塔格山上的难忘瞬间,照片经本人授权提供
3、7年前加入华大基因
【基因慧】2013年您作为上海同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跳槽到华大基因。和BGI的渊源是从 2011年您做《华大基因的“基因”》调研开始吗?哪个细节最打动您做这个决定?
【朱岩梅】2011年11月7日,徐冠华部长第一次带我来到华大,让我近距离了解到汪老师所讲的华大历史、面临的困难以及所做的事情,我是深深的被打动了。在留校之前是在做投行,我之所以去大学,是希望能够更有理想,而不仅仅是财务上的自由。但是当我遇到了华大,我觉得这群人做的事应该是由国家来承担的,但这群人却得不到更多的理解。我愿意不惜一切为这个团队付出,有着伟大理想抱负造福更多人,这也是我自己追求一种幸福感和更高层次的满足感,为世界创造更大的价值。
当时在大学里面是比较自由自在的,陪着我的是3个P,Paper、Project、Professor,投身到这个队伍来创造历史,也有可能失败,因为当时仪器没解决,融资也没有。但我想是值得的,即便不成功,也有我的一份努力,失败了也灿烂,就如Elon Musk所说的“成则见证历史,败则看一场烟花”,因为当时我在大学上课时做的是创新管理,所谓创新规律就是条件、环境、要素以及一些新的技术,它需要什么样的机制。所以我是深深懂得新兴企业、技术、领域,甚至创新的集群是如何涌现的,我觉得中国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领头羊,在一个新领域里面引领世界。
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如果华大因为我的努力让理想实现得更快一步,我觉得这就是我的价值。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在冒险,身边的亲人、同事以及我的老师都很担心我。我并不觉得我是在冒险,那时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不能留下来,我就写一本这个领域的发展史或者华大史,自己也饿不死,也能陪伴这个企业这个行业一同成长。

图,2018年大年初一,朱岩梅和汪建等华大团队在世界七大奇观——开普敦“桌山”顶,参与华大与南北最重要的医学研究机构SAMRC合作的签约仪式,受访者授权提供。
4、华大基因EMT团队中第一位女性高管
【基因慧】作为华大基因EMT团队的第一位女性高管,大年三十,还在迪拜飞开普敦的航班上,紧接着在开普敦和迪拜等谈定大单,在高压力强兴奋的状态之间,可能很多感受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您还记得哪些可能一辈子很难忘记的画面呢?
【朱岩梅】在今年春节我们去了4个国家,每去一个地方都是得到他们的科学家或者部长级的政治家非常高规格的接待和认同。虽然说的是外语,但是我感觉,我们之间的认同、理解比国内要高,这是一个非常深切的感受。在最后一站的阿联酋也受了刺激,当他们的一位女性农业部长,说她们国家追求高层干部男女比例要5:5,这是我非常意外的,因为我之前也去过阿联酋和一些中东国家,我感觉他们那边的女性蒙着黑纱是非常保守的,男女平等差距是非常大的,这样的国家提出这个目标是很让人意外的。华大的男女干部的比例是不够的。
我在华大也做了一个三八活动,鼓励更多女性自强不息,既要做好妈妈、妻子、女儿,也应该开创一份骄傲的事业,在职场里同样可以自强自立,像FaceBook里COO写的《Lean in》的用意,向前一步,她也在《Option B》也谈到女性的韧性的恢复力。我对人才的定义分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三好的背后其实是三个自,身体好,要自律;学习好,要自主;工作好,要自驱。

图,华大基因第一批同行者宣誓仪式(共82人)合影,受访者授权提供。
还有几点和跟桑德伯格有关。关于人才,我们推出了“同行者”,也就是合伙人。我把同行者的画像定义成“三商”,第一是智商,智商有头脑、有眼光、有眼力,还有见识,第二是毅商,就是抗压能力、抗挫能力、韧性、恢复力。既然要做大事肯定挑战就很大,所以要勇敢,不要怕失败,跌倒了要爬起来,这股劲是特别重要的。对于女性来讲,她的这种韧性是非常大的,因为生育的时候的痛是非常强烈的,而催产素的作用是提高忍耐力的。第三个,以前叫情商,就是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我把它提升了,现在叫爱商,通常人们认为情商高就是会说话,还不完全,这个包含情商,要做一件有大爱的事情,也就是造福人类。必须有大爱,放弃小我。所以在人才画像上,我提出了三商。
同时提下“三天”,就是今天、明天、后天,这也是我对一个团队的理解,今天指的是业绩,没有执行力是不行的。明天指的是团队,光完成了业绩,但没有团队、没有人才储备是没有明天的;后天指的是战略和文化,最终的一个机构的指引是靠战略和文化的。这三个层次是我定义一个组织、团队的能力。

图,朱岩梅女士,照片经本人授权提供
5、人才观:定位、培养、归属感和认同感
【基因慧】BGI有人来有人往,据说有员工被高薪吸引走,也有体制内高官和跨界人才慕名而来,新时期您作为HR总负责人,对在BGI门内和门口的人,您分别想说点什么?
【朱岩梅】华大在过去18年经历过这么多的波折,每次波折中也经历很多困难,有很多人离开也很多人加入。第一,我觉得是很正常的;第二,华大内部也不断学习、改善。有的员工来了又走了,可能他们未曾真正理解过华大。这是我加入华大后第一件想做的事,实际上就是战略上的传递,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高层的声音能够用更简易的语言,让中层、底层的人更容易理解。
对于华大,就是华大也要分出层次,这是一个人才观。所以合理的选用、预留这些人才,合理的打造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可能没有把它定位好,没有给于更好的培养,我觉得都有关系,如何让员工有成就感、归属感,也能够得到提升,要让员工觉得在这里工作不仅是这几层次的需求,在财务上有回报,价值上要认同,以及使命感和自豪感的加强,我觉得这几点都是需要的。这几年也新加入很多人,不管是市政府,还是科研所、大的外企,以及国内国外的。华大现在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很多人被华大的文化、愿景和使命所吸引,加入进来后,也带来了很多好的东西,我想这也是大势所趋吧。

图,朱岩梅女士和孩子们,照片经本人授权提供
6、华大运动:生命在于科学运动
【基因慧】您主导创立华大运动,主办了瑞丽马拉松,为戈壁八百流沙极限赛做科技保障服务,带领团队登顶7546米的慕士塔格山,和其他类似机构很不同,未来会长成什么样子想过吗?
【朱岩梅】关于华大运动,华大强调身体好,身体好首先得动起来,管住嘴、迈开腿,这两件事是非常重要的,华大运动不同于一般的体育公司,对于我们来讲,我们的定位是“生命在于科学运动”,然后运用基因以及生命科学的科技平台来支撑,做好个性化运动的方案的第一步是先做好员工,让六千多名员工都动起来,健康起来。把员工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而且我们做的是大健康产业,如果不做好自己,完全没有说服力,做好华大就能做好其他的机构、公司。我想这个应该是一个巨大需求的业务。
我把曹峻、杜玉涛、马啸,还有很多年轻人组织起来,这个团队是非常积极向上的,工作也非常有成效。去年华大运动带领5位同事一起登慕士塔格山,没想到5个同事全部登顶,这是非常难得的,很多人连5千米都没上过,这也说明了我们团队中相互激励,相互帮助,能够做出惊人的事情。我非常欣赏一位科学家、领军人物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丁抗讲的话,说的是“来的都不是人才,来了都成了人才”,这就是这个平台、团队,能够让平凡人变成英雄。我想这就是海豹突击队这样的力量、魅力,我希望华大运动就是这样的一个超级团队。

图,朱岩梅女士和她的小伙伴们,照片经本人授权提供
7、华大基因的“基因”
【基因慧】从整个社会看,2018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华大基因,您负责战略规划5年来,华大基因不只是测序,现在回头回答您2011年做的课题,华大基因的“基因”是什么呢?华大基因的“未来生命体”又是什么呢?您曾在演讲中提到,我们从物质时代进入生命时代,从物联网到未来的命联网 (Internet of Life),对于这个时代,作为旁观者您怎么看?作为参与者,选一个颜色,您想往其中加哪片属于自己和华大的什么颜色的瓦?
【朱岩梅】华大基因的“基因”,一般的公司都是谈科技创新,一般都是从研发到产业转化,最后投入研发,或者挣很多钱后回馈社会。华大的基因不是名义中所提到的是以利润导向的,不是为了股东回报,它是一个目标导向,而这个大目标就是造福世界。它不是简单的科技创新,而是创新科技,实际上把整个创新的体系、创新的方式,过去现行的创新变成了一种循环滚动发展,所以它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把科技、产业、民生三个轮子滚动起来,在当今华大所处的这个领域,民生的切入是极其重要的,可以立即造福人民,所以这是不同于很多传统领域的。
在科技、产业、民生这三轴滚动的情况下,有一个最大的支撑就是仪器、工具、华大智造的平台,我们的成本低、质量高,能买得起,买得到,而且是有用的。这也是颠覆性创新的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互联网也具有这样的特点,而具有这些特点的往往都能改变世界的。所以,华大未来的生命体,我把它称作是管理的进化论,过去是一个企业的进化版,华大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它是一个社会型的企业,社会型的企业不仅追求利润还追求社会价值。那么对于这样的机构的组织形式从传统的企业变成社会型企业,科技创新变成了创新科技,这个新的发展模式。
把科研、产业、民生三者联合,华大智造和基因库这样的大平台支撑,我把它叫做BGI模式。对于这样的模式,是需要有新的管理方式,而不是原来传统的层级制,是需要有更加灵活、透明、有弹性的组织来支撑,所以我把它叫做公司的进化版,也是一种管理的进化论,在春节时候,我们推出了同行者,也就是第一批合伙人的宣誓。这是一般的公司从管控到第二层次的激励,最后到第三层次的赋能。这是一种进化,这就是我想讲的华大在未来的生命体当中是需要一种管理的进化。
如果让我选一种颜色,我会选择绿色,绿色让人感觉环境友好、更生态。打造的也是一个生命领域的创新生态,所以我想它会以更包容、更多赢的方式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共同创造一个生命领域的创新系统或者创新圈。绿色也更加生机勃勃,谈到未来生命体,其实基因造福人类不应该是人类生命共同体,应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
谈到Internet of Life,现在的企业都在谈物联网,我觉得很多人都没看到华大到底在做什么,其实我们在做命联网,不是物质、东西,它是生命,帮我们测序数字化地球,植物、动物、微生物、人,最终希望构建成命联网。物联网,我更愿意把它升级为命联网,包括基因、质谱、影像、可穿戴;从DNA到RNA、蛋白质、细胞、组织、器官等。这整个都是围绕着中心法则来贯穿去理解生命。

图,朱岩梅女士,照片经本人授权提供
8、“未来属于仍愿意弄脏双手的人”
【基因慧】从O2O、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到如今的区块链,新技术名词像一个个春笋一样,有人追着摘,有人原地深耕,我们说风口要追,同时要不忘初心,“未来属于仍愿意弄脏双手的人”,弄脏的双手坚持什么才最大可能正确呢?
【朱岩梅】我觉得在说一种领导力,这种领导力有不同的解释,比如说杜鲁门把领导力叫“责任止于此”,这是他理解的领导力,也就是不推卸、不推诿,有担当是领导力非常重要的,其实领导力在于弄脏双手的也是你,有些事情也要带领大家做,而不是指指点点。只是指示、指点,等出了错、失败了,然后就来指责,这并不意味着领导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这样下属也没有空间成长,但是他可以勇敢的承担,刚才讲到的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丁抗,他就是属于这样的人,每次下潜,每次到一个新的深度的时候,他不仅是设计师也是试航员,他就是那个弄脏双手的人,当冒着生命危险,你不下让别人下,这样就失去了领导力。当有危险的时候,领导先下才能带领队伍往前冲。
9、对深圳建立医疗特区的期盼
【基因慧】回到5年前您从上海来到深圳的画面,当时从全国金融中心城市来到最开放的特区城市,有什么感受的差距呢?5年过去,这种差距现在变化大吗?
现在前海还在继续建设,粤港澳大桥再过几个月通车了,经济发展同时,您认为有可能在深圳以生命科技创新产业集群为依托,建立医疗改革特区吗?
【朱岩梅】我曾在南方证券投行工作过5年,后来去了上海读博,在大学当老师,研究的恰恰又是创新集群。创新是创新管理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那个时候我做了很多关于深圳、北京、上海、硅谷、波士顿、巴黎等创新集群的研究,当年的研究相当于是给了一个望远镜或者是显微镜,让我看到这里面的创新细胞、创新元素在发生作用。
深圳是一个有活力的城市,是一个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土壤,我想深圳未来一定会在医疗创新上做出不可替代的成就。2012年下半年,我记得当时7-8月份,在美国的机场上,我买了一本哈佛商业评论,里面有篇文章题目叫做《为什么生命科学需要自己的硅谷》,当时,我就把这篇文章翻译出来给了当时的许勤市长和副市长唐杰,二位市长反应非常迅速,很快就牵头启动了深圳坝光国际生物谷规划,把它定位成一个特区中的特区,希望做成一个医疗特区。当时我们考察了休斯敦的德州医学院区,泰国、新加坡等。花了83天做了这样的一个规划,虽然这几年进展有点慢,但是我想深圳一定能够在医疗特区上走出去。深圳的弱势就是在于医疗、教育的资源比较稀缺,也许有时候就是资源稀缺,所以才能创新,我想可能正因为这样深圳反而能够在医疗创新上走的最快、做的最好。

图,朱岩梅女士,照片经本人授权提供
10、保持阳光活力的秘诀
【基因慧】毫不讨好地说,每一次您在BGI的画面中,总是笑若彩虹,尤其是发型中染色的一缕,有着明亮而生动的能量,让人忘记年龄,给基因慧读者传授两个绝招?
【朱岩梅】生活应该是美的,可以不复杂、简单就好,我很少花时间在这个穿衣打扮上。有这两组白发,我希望生活是靓丽的,每个人都是有特点的,美也可以简单,而不是涂脂抹粉,我崇尚断舍离、简约美。
保持年轻心得:首先不断保持好奇心,学习。这是保持年轻非常好的方法,终生学习。第二,保持童真、简单,这是年轻人非常重要的特质。这人生可以历经沧桑之后还能保持一份率真,这也是非常幸运的。
【编后记】感谢朱岩梅女神参与此次访谈,一个团队,需要这样的一股向心力,华大的向心力是什么,是为世界人民谋福祉的大目标,利益转化是伴随目标实现必然出现的附属品;一个团队不可缺少的前进动力是什么,是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才能为企业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团队需要这样一批愿意弄脏双手的人在暗处指明方向、在亮处居安思危。搭上深圳建设医疗特区的快车,文中的“命联网”势必将会通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的联合构建生命大数据库,理解生命以造福生命。
注:以上信息仅代表嘉宾观点
欢迎政产学研资医代表,参与《大咖论健》
info@genonet.cn,400-088-7466
记者:布三少
编者:Cindy
校对:Candice
审核:Mark
更多阅读
◆ 2018年基因行业创投报告,李青/贺林/周文浩等作序推荐
◆ 行业共识 | 国内首个关于临床基因检测报告标准的专家共识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