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科技助力创新保险:首次专访华大保险靳大卫 |《大咖论健》64期
基因科技助力创新保险:首次专访华大保险靳大卫 |《大咖论健》64期

基因科技助力创新保险:首次专访华大保险靳大卫 |《大咖论健》64期

基因慧 大咖论健 2017年12月20日12:46

关键词:中国保险学会  创新解决方案  保证、保障、保健

大约用时:6分钟

题记

 从人类基因组计划、个人基因组计划到脑计划开启生命数字化认知,从基因测序、物联网到人工智能,使得生命数字化在技术上逐渐可行,生命时代已经来临。在“健康中国2030”等政策环境下,贴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求,数字健康领域产、学、研、资、政、用、媒等各方协同发展的同时亦存在信息鸿沟。基于此,基因慧主办《大咖论健》,聚集科研、临床、产业、资本、政策等领域代表人物参与行业探讨。第64期基因慧采访的嘉宾是华大保险事业部副总经理靳大卫,一起深入了解华大基因在基因科技与保险之间的创新思考与尝试。

划重点

1.健康保险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2.从精算到精准,变保险为保健;

3.国内首个基因领域的保险创新实验室;

4.推动健康保险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专访内容

1.从精算到精准,变保险为保健

【基因慧】靳总您好,感谢您接受基因慧的专访。今年1月底,荣之联、贝因美等上市公司分别在各自公告中宣布拟出资参与发起设立华大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保险”),华大保险正式从过去的概念走向了实体,您能和大家分享这一过程吗?另外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谢谢!

【靳大卫】今年3月29日,由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华大基因集团)与深创投、贝因美全资子公司、荣之联、香江集团、同创伟业、深港产学研、中航健身会等多家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华大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该项目的整体资料已报送保监会并得到受理。华大保险是2016年初成立的,我们内部叫保险专项,对外称华大保险事业部,主要原因是华大这些年累计已经做了260万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每年交给保险公司的保费都在千万元以上,而赔付率其实与检测的精准度紧密相关,技术越进步,检测越精准,保险的赔付率就越低,我们觉得自己做保险更有信心。

此外,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提出,健康保险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从过去的被动“支付方”角色向“健康产业链整合者”转变,要形成以预防为主、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风险保障供给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行业也需要以基因科技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力量帮助健康保险经营从粗放向精准转变。华大做保险会给行业带来差异化的创新。而我则是从2010年初入职华大,先在研究院做项目管理,后来在新成立的战略规划委员会工作,再到贵州黔西南州做区域民生全覆盖,目前还兼任贵州华大总经理职务。

【基因慧】华大作为基因行业的龙头企业,进入保险行业的初心是什么呢,您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

【靳大卫】华大做保险的想法很简单,用汪老师(华大基因集团董事长汪建)的话就是“从精算到精准,变保险为保健”。传统健康保险是基于精算假设的,并不十分精准,我们的目标是先保证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再通过疾病防控的关口前移和精准医疗满足疾病保障的需求,降低无效的理赔开支,最终实现人人保健。

2.华大与保险业的创新尝试

【基因慧】请问这次华大保险拥有哪些创新的尝试呢?

【靳大卫】在今年10月26日的ICG-12会议上,华大和中国保险学会共同发起成立了 “基因科技与保险创新实验室”。创立的初心就是希望借助这个平台,促进前沿基因科技与保险业的深度融合,这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在实验室成立之前,我们与中国保险学会接触了很长时间。学会本身就在搭建许多跨行业的沟通交流平台,和华大合作前,学会已经在IT、汽车、通信、地震等领域建立了若干创新实验室。最终学会选择华大成立国内首个基因领域的保险创新实验室主要看重华大在全球基因界的独特地位。我们强强联手,跨界创新,为基因科技与保险风险管理搭建合作桥梁,将最新的基因技术运用于养老保障、疾病防控、健康管理等保险风险管理,共同为社会创造更多福祉。这也是华大首次主动向保险业伸出橄榄枝的全新尝试。

基因科技与保险创新实验室揭牌(图片来自华大基因)

【基因慧】这是一次创新的产业联合,给基因行业赋予了保险的属性,这种全新的尝试是否会触碰到一些规则或者政策,这方面是否还存在空白或瑕疵,华大保险又会采取什么举措?

【靳大卫】为了顺利运行创新实验室,建立行业标准是必须的。华大从保险的理论研究着手,为政策制定做铺垫。虽然现在政策尚不清晰,就像当年华大做无创时一样,刚开始是没有政策的,但是这个领域需要规范,这里面涉及到很多需要讨论的问题,包括伦理、法律、技术边界、大数据的应用等,在转化为保险产品前,要先对技术及伦理做全面评估,否则监管机关也无法批准。比如,随着科技的进步,一直作为保险条款除外责任的遗传性疾病和染色体畸形,是否可以进入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目前还没有标准化的界定与考量。我们经过与多家大型保险公司研讨得出一些共识,监管机关可以作政策制订的参考。华大作为基因领域的龙头企业,有责任与使命促成行业的规范有序。所以,我们先跟学会研讨,再同保险业的其他自治团体一起向保监会建言献策,共同建立标准和技术规范,只有规范才有利于基因科技与保险业的融合发展。这也得到了学会的高度认同和支持。

【基因慧】实验室和华大保险是类似于以前研究院和股份的这种关系吗?

【靳大卫】二者是相对独立的,华大健康保险是华大控股出资参与的一家独立公司,这个实验室是华大跟中国保险学会共建的,隶属于学会,接受学会创新部的指导,主要任务承接专项课题,起草行业标准,开发保险产品等。同时,实验室设立专家委员会,由国内外生命科学、金融保险、社会保障、公共政策等领域的优秀专家组成,为实验室提供智力支持;审议实验室的学术研究方向和中长期学术发展规划,评审创新成果;开展基因科技与保险相关研究与推广活动,组织基因科技与保险高峰论坛,提升我国基因科技与保险研究水平。

3. 华大保险的产业布局

【基因慧】华大有些产品已经跟保险结合,比如NIFTY、HPV等,我们也非常关心,未来华大会在保险产业的哪些方向上布局呢?

【靳大卫】华大目前在生死染均有布局,就是出生缺陷、肿瘤防控、感染性疾病,这是我们在医学健康领域的三条战略主线,这三条战略主线未来都会有相应的保险产品做配套,配套的形态首先是在这个实验室中先去孵化、探讨,包括伦理评估、建立模型,精算设计,开发好还要在经过市场检验打磨,如果过程没有异议,自然形成技术规范。华大目前已经在做一些尝试,但是不够系统,这些都需要系统化完善,这个实验室已经整合了华大内部很多资源,包括华大研究院、华大基因股份、华大智造、生命伦理委员会等,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很多东西都还在探索。

【基因慧】保险行业是非常有意愿来做基因健康行业的,但是对于百姓而言,他们比较担心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这个也是大家都在争议的一个问题,您认为这个担心有必要吗?

【靳大卫】我们认为,短期内,基因科技带给保险业最大的挑战是加剧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随着华大基因自主生产的测序仪的性能提升和推广,未来五年内个人全基因组检测成本可能降至百元级人民币水平,基因服务产品加速普及,每个人都能拥有自身的全基因组数据,被保险人作为基因相关健康信息的优势方,投保时逆选择的比例较目前可能大幅增加,本已盈利能力不佳的健康保险业不得不面临新的经营压力。当前,迫切需要保险业和基因科技两个行业共同努力,研究搭建保险场景下基因检测的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规范基因技术在健康保险业的管理与运用,引导保险公司科学使用基因检测数据。

从长远的角度看,基因科技带给健康保险业更多的是机遇。以恶性肿瘤为例,通过基因检测获取个体的遗传信息和肿瘤细胞的突变信息,确认治疗靶点,选择针对性药物,实现对恶性肿瘤的早筛、早诊和精准治疗,避免当前试错治疗模式下的无效开支,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效益。这有助于健康保险服务的重心从事后赔付向前端的预防和干预转移,服务的内容从纯财务保障向提供整体健康解决方案转变,更好服务于被保险人健康状况的改善,增强其获得感,并推动健康保险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4. 基因投保的民生意义

【基因慧】很多人对基因投保的意义不了解,就是比如作为阴性和阳性不同情况下,保险对民众能够起什么作用?

【靳大卫】第一,我们以NIPT为例,目前NIPT如果出现了阳性高危,做一次羊水穿刺可以报销2500人民币的费用,如果是假阴性,便可获得40万的保费赔付。

第二,为HPV宫颈癌投保,比如保证3年、5年、9年三个阶段内不患宫颈癌,如果患病,赔付就生效,前提是必须严格按照华大HPV检测的指南和方案来执行。若检测出来是阳性,比如HPV高危病毒亚型,就要做相应的液基细胞学检查或者门诊锥切手术,可以报销不同的门诊费用。如果做出来是阴性,三年之内得了宫颈癌就赔款,但前提还是要遵循华大的健康防控方案。

就目前来说,这两个产品是相对比较成熟、清晰的,跟宫颈癌的大病险的保障不太一样,原来是没有干预和检测的手段,纯粹是统计人群发病率,算一个精算模型再赔偿,这样的保费相对是比较高的。

5. 产业结合与发展机遇

【基因慧】华大从实验室为起点,未来在加入保险这样的一些业务时,华大的优势在哪呢?

【靳大卫】优势还是在于核心的基因科技,华大在这个领域深耕了18年,积累的人才、知识、数据、技术储备,永远是华大最大的优势。

【基因慧】未来看到保险公司与基因行业不仅仅合作会越来越深入,包括自己成立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而基因行业也可以像华大成立华大保险模式来和保险合作,您估计三年或者五年之后,基因+保险的这个趋势更多是以保险产品来售卖还是作为基因产品的一个增值服务来进行售卖。

【靳大卫】这还是要具体分析的,这两种形态会长期并存而且不可分割。我是学医的,对于我自己而言是跨了一个行业,但是我的团队全是保险专业出身。融合创新就是需要互相沟通、学习,打破二者认知上的界限壁垒。

【基因慧】生命科技在未来会产生与金融交叉的产业吗?对生命经济您有什么想法吗?

【靳大卫】生命科技与金融交叉是我们持续关心的话题。如果二者要结合,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伦理和法律的问题,因为伦理道德、法律法规是永远滞后于生产力发展,滞后性非常明显。我们的生命科技发展呈现指数级攀升趋势,差距会越来越大。生命经济产业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谋求商业目的,而是要先解决好眼前的问题,比如出生缺陷、肿瘤、感染性疾病等。6. 基因科技助力创新保险

【基因慧】华大的技术、人才、资源在基因行业是第一的,但是在纯保险的角度,跟保险公司去对比还是有差距的,无论是实验室还是华大未来更多的保险产品,未来有没有一个大概的方向或者是方针?有没有近期的一个目标呢?

【靳大卫】目前也是在探索中。近期目标是尽快运转实验室,承担学会交代的一些具体的课题研究工作,包括对国际上的情况做一个整体调研。所有事情都得从现在开始做起,包括人才储备。我们华大历经18年,走到了产业化的阶段,已经到生命科学和金融领域相结合的时候了。

【基因慧】最后能否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华大保险的目标呢?

【靳大卫基因科技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编者后记】随着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获得自身基因检测结果从途径和成本上已变得越来越简单便宜,这也就产生了一些问题,如果我们只有基因检测技术,那么得到的检测结果可能只会徒增用户的恐惧,甚至很多用户会避谈基因检测;但是当引入保险进行产业合作之后,大大提高了受保用户的体验感和生活质量。如果检测结果显示用户可能存在某种疾病的高、中患病风险,那么用户可以拿到来自保险公司的赔付和相应的治疗方案,真正实现了让受保人获益。保险作为金融杠杆,再引入健康管理,形成真正的基因检测闭环,不但可以让每个人对自己的基因更有知情权,更可以积极鼓励她们管理自己的健康,这样的创新模式才能最终实现惠民利民并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期待这样的模式早日实现。

注:以上信息仅代表嘉宾观点,不代表基因慧立场。仅供参考。欢迎参与。联系我们:info@genonet.cn,400-088-7466

 编者:尘灰   校对:Candice   审核:芒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