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慧 大咖论健 2017年11月15日08:03

关键词:华大基因集团 战略规划 生命时代
大约用时:5分钟
题记
从人类基因组计划、个人基因组计划到脑计划开启生命数字化认知,从基因测序、物联网到人工智能,使得生命数字化在技术上逐渐可行,生命时代已经来临。在“健康中国2030”等政策环境下,贴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求,数字健康领域产、学、研、资、政、用、媒等各方协同发展的同时亦存在信息鸿沟。基于此,基因慧主办《大咖论健》,聚集科研、临床、产业、资本、政策等领域代表人物参与行业探讨。本期嘉宾为华大基因集团董事长兼联合创始人汪建。
划重点
1 回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根本问题的需求。
2 生命时代在工业时代满足物质富足基础上走向健康富足。
3 “生优病少,吃喝玩乐,人间仙境,两质永葆” 。
4 “贪生怕死”,所以讨厌出生缺陷和肿瘤,下决心去解决它。
5 以新的目标和新的思想做一件事,必然会产生新的文化。
嘉宾简介

汪建,1954年生,湖南人,插过队,留过学,不惑之年回国创业,在科研和产业之间四度轮转,于1999年创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华大基因(简称“华大”)。汪建老师自称“四无人员”:无房(租房)、无车(上下班骑自行车)、无西装、无污染,和员工一样坐在开放式办公卡位,在卡位旁的吊环上63岁的汪建老师上下自如,在机场巴士上做反手双杠的动作,这与56岁时汪建老师和王石一起带领“最年长团队”登顶珠峰的经历莫不相关。汪建老师自称“贪生怕死”,所以才讨厌出生缺陷、讨厌肿瘤,下决心把它们解决掉。汪建老师还自称“忽悠”。在这样的“忽悠声”中,聆听演讲一般数小时之久后,犹如进入一个战略家和出世商人的双重思想园地中,被站在高处的初心、不凡的产业模式以及砥砺前行的决心所感染。

图1:汪建老师在办公室玩吊环,图来自“老汪”公众号授权转载
作为国内基因产业的龙头企业——华大基因,除了近期(2017年11月14日)旗下华大股份市值首度突破千亿元受到众多关注外,创立18年以来,其科技创新突破,产学研一体化的组织创新模式也备受瞩目——从1998年的中科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到2003年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到2001年西湖湖畔的”杭州华大基因研发中心”,到2007年南下深圳的华大基因研究院,再到如今遍布全球的华大基因集团,覆盖研究院、教育、产业、智造、基因库、投资、基因家园、保险等多个纵深且横跨的体系,其模式创新性、结构复杂性和成长高速性独具一格,使其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华大基因在早期融资时,据称没有BP(商业计划书)。汪老师和投资人谈什么呢?围绕一个词:“大目标”,即为“纲”;细分到“目”,16字战略方针:“生优病少,吃喝玩乐,人间仙境,两质永葆”。这是华大基因集团董事长汪建老师(人称“汪老师”)给华大基因定下的长期战略。站在生命经济强国的机遇,基因科技普惠大众的高度,回到人生追求的初心:健康长寿。而华大基因集团旗下的华大基因研究院、华大科技、华大医学、华大智造、华大运动、华大营养、华大保险等品牌,无一不是围绕着这个大目标和16字战略方针展开。目前大家看到千亿元人民币市值的主体,只是其中的华大科技和华大医学合并后的华大股份的产业主体,未来会有更多想象空间可期待。
作为国之大器,行业龙头,“基因界黄埔军校”,“基因界的腾讯”,华大基因是在行业无人区,摸着石头过河,在民生(SARS诊断试剂盒、埃博拉疫情援助,西藏包虫病快检移动工作站)、科研(基因组科学、体外诊断、国产测序仪研发等)、产业(科技服务、医学服务、健康服务等)、人才教育和基因家园(区域发展中心)等不同维度的模式上探索并协同发展,“仿佛若有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开创基因健康行业创新发展模式的新局面。那么,在这16个字战略方针背后,如何去理解和拆分?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专访了华大基因集团董事长汪建老师。以下是专访的部分摘要信息。
专访摘要

图2:华大基因的汪建老师(左二)接受专访,吉因加的杨玲(左一),基因慧的汪亮(右一),图来自基因慧
1. 华大基因集团的16字战略方针
【基因慧】汪老师您好,您经常谈到社会主要矛盾关乎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您领导华大基因集团发展的初心吗?
【汪建】我们应该朝向人类的终极目标来讲:活的健康长寿、幸福快乐。幸福不好衡量,但健康长寿可以。在华大基因,我们谈16字方针:“生优病少,吃喝玩乐,人间仙境,两质永葆”。
利用基因科技减少出生缺陷(“生优”),防治肿瘤、心脑血管病、传染/感染疾病(“病少”),利用分子育种发展未来的农业(“吃喝”),精准、科学地指导运动和营养健康(“玩乐”),在华大基因为大家提供“人间仙境”的办公场所,最后达到“两质永葆”。“两质”就是体质和颜值。首先让我们自己员工可以健康长寿,员工说好,然后再让老百姓健康长寿,服务民生。所有一切以大目标为导向,实现精准预防、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健康、精准保险等。

图3:汪建老师和比尔盖茨(左图左一)和王石先生(右图右一),图片来自公众号“老汪”授权转载
【编者】顺着汪建老师的目光,朝着落地玻璃窗外望去,火烈鸟在青山下漫步、白天鹅游弋在湖面上,还有两只可爱的羊驼。这里正是位于深圳大鹏新区的国家基因库,是继美国、日本和欧盟之后,全球第四个建成的国家级基因库,由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批复、华大基因承建并运营。汪建老师谈到的“两质”中的体质很好理解,是基于基因技术,在遗传病、肿瘤、感染性疾病等方面进行分子诊断和精准干预等,同时扩大到健康人群的早期健康管理和预防;“颜值”比较新颖,如何理解?采访室附近刚好放着一台数字化皮肤检测仪,笔者经过简单的几分钟体验之后,就能在旁边的电脑上看到对皮肤不同维度的数字图像和分值,经过一旁的护肤专家的解读和指导后,好玩又有用。
2. 生命时代
【基因慧】谈到精准预防,今年4月华大基因包虫病快检移动工作站在西藏正式启用,您说未来希望拓展到一带一路国家,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作为重要板块之一,华大基因是作为科研技术支撑还是会以医疗单位实施呢?
【汪建】我们不必局限于商业(模式)和条条框框里,跳出来看,只要能为人民做事,科研也行,医院也行,只要合法合规就行。现在我们天天谈商业、物质财富的时候,还在抓工业时代的尾巴。可以首先想想,人生是什么?怎么掌控自己的生老病死?我们现在正从工业时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生命时代。“生死染”是华大基因急迫解决的三个方面,降低出生缺陷、肿瘤防控还有感染性疾病监测和检测。SARS的时候,我们花了30个小时解读SARS病毒,拿出30万份试剂盒捐献给国家;2011年,德国大肠杆菌疫情爆发时,我们花了27小时第一时间解读了出来;2014年,我们也是第一时间向非洲提供了埃博拉的检测试剂。传染病是外来基因,与我们身上的基因是不一样,我们用基因检测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发现到它。好的基因技术用到感染上,让公共卫生检测更快、更精准。
【基因慧】除了精准预防,还包括您谈到的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健康、精准保险,其中的核心逻辑是什么呢?
【汪建】整体是围绕基因的存、读、写,让生命可控,走向生命时代。存什么?每个人的细胞都应该像茅台那样存起来,那将是最大的增值。我每隔段时间都会把我的细胞存一次,将来如果需要输血,我会用自己的;需要干细胞治疗,也会用我自己的。存自己的细胞现在存一天只需要一块(元)钱,10年也只要3000多块(元)。这将是一个巨大无比的产业,你将可能永远不需要献血车,自己需要的时候用自己的细胞。存完了还要读。读什么?基因的序列信息。有了序列信息,每个人都可以预防遗传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等疾病,来预测生的小孩会不会有出生缺陷。我们计算过,人的一生有10TB的基因数据,这才是大数据。基因存了、读了,之后要做什么?要写、要用——DNA分子能读出来,就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它。今年3月,华大基因发表了论文,合成了一个酿酒酵母。人类对基因已经有了非常精确的编辑和修改能力。

图4:陶醉在新疆仙境夏尔西里的汪建老师,图片来自公众号“老汪”授权转载
3. 体系协同和人才发展
【基因慧】华大基因集团发展至今已经有超过十个体系,这些体系之间的协同纽带是什么?
【汪建】这些体系都是围绕大目标而展开,实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预防、精准健康、精准保险等方面。造好“枪炮”(工具),有了政策(国情)和钱(金融)支持,痴心不改,就是造福人类。其他的事,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基因慧】为了实现大目标,华大基因保持高速发展,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的加入,您希望看到什么样的人才加入华大基因呢?
【汪建】愿意让自己活的更精彩、更健康;愿意让自己好的同时让大家都好起来,从我做起。在华大基因,我们讲究“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员工身体好是第一位,学习好是第二位,第三个才是工作好。身体好是什么?有规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见下文)。我们做基因研究做基因产业的,要自己先做到。光讲大话,自己不做好哪里会有出息。

图5:汪建老师在华大基因给员工授课,图来自“老汪”公众号授权转载
【编者】围绕运营的问题,汪建老师谈的不多(对于华大基因集团的运营,基因慧后续会对现任华大基因集团CEO牟峰另做专访)。谈到人才问题,汪建老师站在大目标高度要求员工和公司战略一致的自律。这点从华大基因鼓励员工爬楼梯、均衡营养膳饮、定期组织体检和运动活动可见一斑。同时,在复杂的组织架构和庞大体量下,体系协作和人才发展或将成为保持高速生长的关键点之一。高远战略保障了市场认可和发展方向,同时市场的进化和企业本身的进化速度不可小觑,体系协同和人才聚合是保持发展速度的关键之一。

图5:汪建老师在2010年,带领“最年长团队”登顶珠峰,图片来自公众号“老汪”授权转载
4.“精益创业”和大目标
【基因慧】您在华大基因内部一直推动着“华大员工及家属关爱计划”,包括基因组,蛋白组,细胞等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关于这个计划您能否谈一谈?
【汪建】今年5月,我们启动了“华大员工及家属关爱计划”,希望“我的基因我知道,我的健康我做主”,从每一位华大人及家属做起。这是华大的一个内部规则以及提倡的文化。华大有6000名员工,希望他们不仅自身健康,还可以带动身边的人。我们说“基因科技造福人类”,首先问的是能不能造福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那就是吹牛了。所以我提出来“138”的发展模式,“1”指一个“严控”:严格全面控制传染性/感染性疾病;“3”指“三个远离”:控制出生缺陷、控制心脑血管疾病、远离肿瘤;“8”指“八项注意”:“基因不老,两质永葆”。我们的组织团队都是志愿来为大家服务,一点经济目的都没有,也不会收取劳务费。把这个费用降下来,然后给每一个人做一个动态监测,从肿瘤标志物、免疫情况,肠道微生物、代谢标志物、影像、可穿戴的监控,和治疗方案,从心理咨询、康复、免疫治疗、精准营养等,形成一个全新的保险系统,把保险变成保健,把保健变成保障。(此处引用了“老汪”公众号的部分资料)
【基因慧】您此前提到过商业是副产品,不以商业为目的但顺便能把钱赚了,让很多创业者非常佩服。请教您在民生和商业发展之间如何平衡?您有没有担心过某一天也有遭受门口野蛮人的冲击呢?
【汪建】我们的命运始终在自己手里,怎么会被别人冲击,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实现一个高目标之后利润自然就有了,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所以首先要提出一个有高度的战略问题,并下功夫去解决它。
你以新的目标,新的思想去做一件事,他必然会产生新的文化,这是科技带动的一系列变革。我相信只要自己做好,真正活出一个新的活法,很多都是副产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归根结底是什么?如果幸福不好评价,那我们就先从健康长寿开始,活的健康,活的长久。这是为人类造福的事情。
【编者】谈到“华大员工及家属关爱计划”,华大基因原天津片区负责人、华大健康最早践行者之一、现任吉因加创始人杨玲博士赞叹到,这就是精益创业啊。笔者顿时折服。汪建老师并没有对此回应。在汪老师的逻辑和世界观里带着哲学意味:你好了,你的世界就好了。从哲学回到实际中,汪建领导的华大团队在切实执行饮食均衡营养、鼓励员工锻炼、记录管理等,非常务实。华大基因的员工享受了最早的最前沿健康管理服务时,也为华大基因的发展贡献了力量,相辅相成。而对于商业模式和关于民生的大目标平衡时,汪建老师敏锐且言简意赅的点到了点子上:提出一个有高度的战略问题并下功夫去解决它,其他的自然跟来了。

图6:汪建老师在华大基因的办公卡位,图片来自公众号“老汪”授权转载
5. 未来的聚焦和生态化
【基因慧】华大基因集团已拥有了超过十个体系,未来会扩展更多更大的体系吗?
【汪建】华大基因在未来会更加地聚焦。
【基因慧】和华创(注:从华大离职的创业者简称为“华创”)公司的关系发展,您认为未来更多地是业务上下游合作还是并购?
【汪建】从商业模式上的考虑,我觉得都可以,但首先还是要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基因慧】您提到华大为员工和战友服务,什么样的伙伴才算是华大的战友呢?
【汪建】只要有共同目标的都可以合作。共同目标就是刚才谈到的16个字:“生优病少、吃喝玩乐、人间仙境、两质永葆”。
【基因慧】据称位于大梅沙的华大基因集团的新总部明年6月份就要竣工了,对于新总部和目前总部的区别是什么呢?
【汪建】大梅沙新总部是华大人全新生态、生活、生产方式的园区,相比之下空间更加宽大、更加生态化、风景也更好了。新的立体农业建起来后,员工的吃喝拉撒睡等生活就一体化了。
【基因慧】有没有可能以后会建成一座智慧社区的模式,成为一个小型的自给自足的生态体?
【汪建】它代表着未来的一个发展模式。目前的智慧城市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我们希望未来是一种生态、生活、生产一体化的模式,甚至说这样的模式最终可以搬到月球、火星上去。
【编者】在这部分的快问快答中,汪建老师给出了简短且信息量很大的回复,思维异常清晰和敏锐。谈到未来时,提到了全新的生态、生活、生产一体化的模式。相对于其他办公场地多是采用租用的方式,位于大梅沙的新总部是华大基因集团的自有资产,可以看出在这方面对于华大员工和人才的重视;在新总部进行生态化社区的探索,同理可及,未来可期类似的基因家园规模化推广和应用。汪建老师还畅想到这样的生态、生活、生产一体化模式应用到月球和火星,这不禁使我联想到华大基因参与的“无尽之门”人类基因太空载荷项目”于今年5月启动,并邀请到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以及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的工程师等参与研讨,以及今年的ICG-12(第十二届国际基因组大会)上华大股份CEO兼“天方烨谈”主讲人尹烨组织的“科学嘉年华”专场等,这些点都可串联成线。在数字横流的商业社会,总有人在探索未知的领域,这需要的不仅是格局、想象和技术,还需要回到探寻人类历史演化规律和未来发展归宿的初心。
6. 华大精神
【基因慧】在战略支撑体系运转中,我们再回过头看,支撑战略的华大精神是什么呢?
【汪建】华大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并不断追赶超前科学,这让我们可以保持着方向自信、科技自信、机制自信、自我自信,最后到产品服务的自信,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出华大精神。
【基因慧】除了以上提到的地方,您还有其他想和行业分享的吗?
【汪建】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追赶超越、急剧变革的时代,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是复兴、富强,它的内涵又是什么?实际上最终还是回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这一定是最根本的问题。工业经济和资本经济带来的是物质的富足,而生命时代则一定是在此基础上走向健康的富足,继而走向精神的富足。
【编者】感谢汪建老师接受此次专访。感谢华大基因战略中心和公共传播部对本次专访的组织和审阅。言语之中,我们尽可能真实、完整、准确地还原华大基因——这个前卫、庞大而充满朝气力量的创新机构。言语之外,诚然做不到真正的完全领会和传达,更多地了解需要更深入地走进台前幕后。基因科技肩负着前沿科学普惠大众的时代使命,同时也承担着生命时代经济发展和解决社会发展矛盾的机遇,产业先行,在科技创新和开放政策支持,联动教育培训、资本和应用方,最终立足人人健康,着眼全球,响应国家所需,服务百姓生活和生命时代的生产和革新。基因测序技术将生命数字化,新媒体将传播数字化,我们敬畏生命同时也敬畏传媒,力求连接各方,使连接产生价值。
感谢华大基因战略发展中心以及公共传播部对本次专访的支持
欢迎关注汪建老师的微信公众号

注:以上信息仅代表嘉宾观点,不代表基因慧立场。仅供参考。欢迎更多行业代表参与。联系我们:info@genonet.cn,400-088-7466
记者:布三少 | 编者:尘灰
校对:Cindy | 审核:芒果
———- END ———-
您可能还会感兴趣的
临床专家 丁洁 | 黄国英 | 梁军 | 黄尚志 | 杨云生 | 顾大夫 | 陆国辉 张学 王若光 | 沈亦平 | 李宁 | 黄涛生 | 祁鸣 | 王艺 | 李延青 | 梁志清 | 王威 | 王奕鸥 | 12位基因诊断大咖 科研大咖 魏于全 | 高福 | 李继承 | 杨瑞馥 | 方向东 | 马端 | 施奇惠 | 菠萝 | 戴俊彪 | 蒋慧 | 鲁兴华 产业先锋 尹烨 | 孙洪业 | 赵瑞林 | 赵奕宁 | 阎海 | 熊磊 | 杨云霞 | 张云鹏 | 柴映爽 | 贺建奎 | 秦楠 | 王东辉 | 京东云 | 阿里云 | 12位产业界CEO专访 投创未来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 数字健康产业格局 | 36位CEO年中总结 | 微生物组产业分析 | 基因科普 | 合成基因组 | 罕见病 | 2016年基因行业投融资 | “基因+X”跨界产业 明日之星 华大基因 | illumina | 贝瑞基因 | Embark | Veritas | Celularity | Helix | 安诺优达 | Counsy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