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慧 2020年03月04日22:54

3月3日,Thermo Fisher第二大并购案定音,以115亿美元收购QIAGEN。基因和生命健康领上游企业以并购完成变革式扩张,同时将初创基因企业市场壁垒码高,而资本方的PS估值均升高。就市场而言,中国红利将成为国际资本巨头避险地。更多详情,见基因慧邀请行业代表从行业及资本角度分析如下。
文章/基因慧(公众号: GeneClub-1)
作者/汪亮 关键词/并购
封面图/WSJ
(致谢受访专家:高特佳执行合伙人张鹏、紫牛基金投资总监俞波、桐树生物创始人严令华、业内匿名战略专家朋友)
上游企业以并购完成变革式扩张
继七年前以136亿美元收购Life Technologies后,2020年3月3日,Thermo Fisher(赛默飞世尔,简称“赛默飞”)历史上第二大收购案敲定,以115亿美元将QIAGEN收入囊中,较前一日收盘价溢价约23%。
Thermo Fisher对内表示,此次收购QIAGEN的核心意义,是补充了其诊断板块,尤其是应用于传染病检测的分子诊断领域。其中原因可从2019年财报数据得出逻辑。
2019年Thermo Fisher全年营收255.4亿美元,同比增长均为5%,增速为2016年来最低(过去三年,营收增速分别是8%、14%和16%)。从业务板块上,生命科学的增速最快(9%);专业诊断部门在解剖病理学业务剥离后全年持平,其中免疫诊断和临床诊断业务增长贡献较大。
在全球传染病等医疗健康复杂风险因素背景下,临床诊断市场需求强劲,尤其是分子诊断,其中以基因检测研发壁垒居高,受到跨国企业的青睐。
高特佳执行合伙人张鹏接受基因慧采访表示,目前QIAGEN已为7种FDA批准疗法开发了伴随诊断检测方法,其可以利用其市场领先的伴随诊断能力和从样本制备到数据解读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借助Thermo Fisher体系中Life Technologies在二代测序和dPCR仪器的全球化优势,继续在测序仪上构建更多样的IVD检测菜单,增强其产品解决方案在IVD市场的渠道覆盖范围和地位,形成“仪器+试剂”的合力,降低开发及商业化成本。
紫牛基金投资总监俞波认为这次这次收购是典型的赛默飞风格。从2001年至今,特别是Fisher公司与Thermo公司于2006年合并为Thermo Fisher后,赛默飞一直采取并购整合的产业路径做到千亿美金的市值,成为行业龙头,此次并购补强了四大板块中最弱的临床诊断部分。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另外两家基因龙头企业,Illumina和华大集团(BGI Group)。
1998年创立的Illumina,从默默无闻的芯片机构,跻身“一线”测序明星龙头企业并形成近10年的垄断,转折点的操作是2006年以6亿美元收购Solexa,完成从芯片到测序技术的切换,并以敏锐的嗅觉推出系列测序仪,将测序应用从科研拓展到临床市场的行业发展中功不可没。
同样,成立于1999年的华大集团,从媒体人笔下的“测序工厂”蜕变成央视纪录片的“国之重器”,依赖于快速崛起的国产测序仪平台,这起源于2013年以1.18亿美元收购Complete Genomics(简称“CG”),不仅摆脱上游Illumina对设备和试剂的垄断,并且以新构建的研发体系和快速产品化速度,培育出第二个即将上市的子公司华大智造(MGI)。
“巨无霸”的规模化的宿命
无论是互联网及信息技术行业,还是生命健康行业,随着市场竞争的节奏加快和强度增大,行业越发的向着两极分化,行业龙头的业务边界会越来越模糊,甚至不同行业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对于这一点,生命科学科班出身的投资人俞波也深表赞同。
同时,对照信息技术行业,从早期的IBM全产业链,到WinTel时代的硬件、软件分离的商业模式,到如今Google的“无所不包”的全网平台式。巨无霸似乎离不开规模化扩增的宿命。规模效应的同时,带来创新乏力和反垄断的极致考验或新的洗牌。这一点,在基因领域同样如此。
Illumina在收购Solexa后,快速推出Hiseq系列、NovaSeq系列测序仪,在推动市场同时,吸引中国各大企业和产业园区连续多年展开“军备竞赛”方式批量购入并将营收的30%以上贡献给Illumina,投资肿瘤检测企业Grail,设立消费级基因检测子公司Helix,但逐渐形成寡头的习性,除了服务意识退步之外,推出的新型号设备在应用创新上乏善可陈。2019年即便剥离相关业务后,营收增速仍下滑15个百分点至6%。
华大在收购CG后形成核心竞争力。在2016年完成测序仪量产,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新品发布速度和相对开放的生态,从2018年起动摇Illumina的垄断地位,在2020年进入美国市场。与此同时,华大集团的业务涉及全产业链所有方面(小部分以投资方式),甚至到终端医院。尽管在2019年“踩刹车”聚焦业务后,全年营收增速仅11%,净利润下降22%。虽然公告中将利润下降归因于遗传病、肿瘤诊断和感染防控等“政策红利”新产品的研发,但政策红利终将过去,“全面开花”的产品图谱中除了NIPT其他均缺乏竞争力或速度迟缓。另外,“杀龙少年”是否成为新的龙,这要看华大集团另一家企业华大智造MGI上市后情况,尤其是坐庄的资本。
初创基因企业过关
在巨无霸规模扩张的既定背景下,类似所有互联网企业在投融资和发展时,均需要面对一个问题“BAT如果进入你的市场会如何”一样,初创基因企业如果过关?
紫牛基金投资总监俞波建议,在核心业务天花板的限制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竞争压力倒逼之下,利用自己的品牌、渠道、成本及资金优势,挑选市场及创新性被验证的并购标的,快速进入新市场,新场景构筑竞争壁垒。而大量行业中后部企业,如果没有差异化竞争优势,会加速被行业淘汰。
未来行业竞争格局会更加集中,俞波补充到,巨头具有明确的并购整合趋势,包括四个方面:“产品+服务的延伸(伴随诊断,POCT)”、“渠道+产品的组合(第三方检验诊断,POCT)”、“诊断+治疗的一体化(基因治疗,伴随诊断)”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自然整合(基因检测)”。在巨头高举高打的策略之下,那些专注在明确的差异化新场景下,具备新技术先发优势的创新公司,如果能够快速完成产品的场景化验证,才能够持续发展。
作为初创企业,桐树生物的CEO严令华比较乐观,他认为,行业内的巨头对整个行业而言都是利好,不仅是因为整合意味着行业领导者对整个行业的看好,也意味着对于下游公司而言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在这点,基因慧最近报道的阅尔基因是很好的案例,作为国内首家向上游领先测序公司进行专利许可的初创企业(详情)。
而大部分初创企业面临的压力可能更大。基因慧了解到,近期也有不少初创企业寻求并购,以及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寻求并购标的。
谈及并购趋势,高特佳执行合伙人张鹏谈到,整理并购类数据统计看到近2年的特点是:海外医疗健康领域并购交易数量减少,但平均单笔金额激增,海外企业并购对分子诊断行业这些年投入巨大,特别是肿瘤领域的关注度有所提升。
多个细分领域如肿瘤早筛、伴随诊断等因为获证成为了门槛,估值高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并购重组的发起方形成了压力。排除这些因素,伴随诊断、宏基因组检测等细分赛道有成长性的企业会被药企青睐,从合作开始有可能走向联姻,帮助药企去推广精准用药体系以及占领学术高地。诸如险企、健康管理、营养制品类大企业则会对消费级的分子诊断企业产生兴趣,形成客户挖掘及产业联动。能够在特定子赛道(伴随诊断、传染病检测等)和新赛道(mNGS等)发挥速度的优势,选择合适的伙伴,成为小而美的企业,很可能成为巨头并购的标的。
资本避险和中国市场
据业内资深战略专家透露,QIAGEN内部的人事问题,和赛默飞为了财报数字增长进行M&A(这次并购会在赛默飞2021年财报中体现),这次并购是“情投意合”。同时,从PS估值上,在ABI、Life Technologies被收购时PS(即估值/营收)约为4倍,但这次QIAGEN被并购的PS约为7。
溢价的原因,说明了赛默飞非常看好包含基因组学的分子诊断市场。同时,两家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这起并购无疑会推动市场增长。
而从另外一个层面,摩尔大通和摩根斯坦利是本次并购的资本顾问。Bloomberg近期表示,在全球资本市场因新冠肺炎而动荡的背景下,摩根斯坦利将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列为“资本避险国”。
在这起大宗并购案背后,除了行业逻辑,各自股东从资本总和层面,无疑起到了巨大作用。相信未来5年,基因及生命健康的大宗并购会更多发生在中国市场,特别是对外资逐渐开放、注册制以及产业生态逐渐完备的情况下。
声明:以上文章,仅供研究参考,不作为投融资及医疗等决策依据;编辑后的文章知识版权属于基因慧,公众号以及机构转载请征得书面同意(联系微信 jiyinhui_1)。
拓展阅读
基因慧招聘

▲ 招聘:新媒体编辑/CEO助理/行业分析师
▲ 简历投递邮箱:info@genonet.cn(推荐有奖)
2020基因行业报告
国发改合作单位基因慧出品
识别二维码抢购纸质版(提纲)

感谢支持伙伴使得报告平价发布
联合推出
诺唯赞 桐树生物
战略合作
纳昂达 华大智造 翊圣生物
吉因加 臻和科技 奥美泰克 百世诺
鸣谢单位
优迅医学 真固生物 果壳生物
关于基因慧
基因慧是一家独立的基因和数字生命健康产业咨询机构,基于10年产业实践,建立了企业库YourMap®以及传媒平台,提供产业咨询培训及品牌服务,帮助合作伙伴洞察市场,先一步看见未来,服务基因及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创业。
☆ 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展望》编委
☆ 中国遗传学会生物产业促进委员会委员
☆ 发布首个基因行业数据库、连续三年发布权威的基因行业报告
☆ 组织基因检测联盟(筹)及第一届、第二届联盟会议
☆ 组织发布《基因检测报告标准和规范共识》及相关团体标准
☆ 第九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盐田区决赛评委
☆ 广东省精准医疗应用学会政策研究应用分会、遗传病分会常委
☆ 深圳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单位
☆ 上海交通大学精准医疗EMBA班协作单位
☆ 受邀出席华西医院精准医学国际论坛等大会作报告
